CIMG0808.JPG

從南方澳吃完午餐
離開南方澳之後
我們延著蘇花公路過去花蓮

CIMG0796-02.jpg

才準備上山走蘇花公路
就遇到管制大塞車停了40分之久

CIMG0796-03.JPG

途中經過了大清水遊憩區
當然也是需要停下來休息一下

CIMG0797.JPG

在這邊個有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立碑
我們就在這邊拍了團體照

CIMG0797-02.JPG

延海已經看的出美麗的海岸線了

CIMG0797-03.JPG

真的好美啊!

山路九彎十八拐
二小時半後終於讓我們抵達了
花蓮縣新城鄉的天主教堂

2014-1231 (35).JPG  

神社舊址帶著一些神祕感

CIMG0809.JPG

走進神社裡

CIMG0811.JPG

可看見片處古跡的遺址

CIMG0814.JPG

這裡不大
所以沒什麼遊客
只是途中經過
所以來走走看看

CIMG0815.JPG

走到裡面
有一個涼亭

CIMG0816-tile.jpg

還有圖片解說幾年前的模樣和幾年後的模樣
這裡還有一座聖母像

 

翻了翻網路故事如下


新城天主堂的前身「新城神社」,目前保存數座「改良式」鳥居,是日據時期留下來的,這裡原為日本神社遺址,除了鳥居以外,尚有幾座石燈籠、石狗、石獸,充滿日本風味,這座日本神社的興建緣由,可追溯到1896年發生的「新城事件」。

日人佔領台灣後,由於太魯閣人聚居的立霧溪、木瓜溪流域一帶,蘊藏豐富林礦資源,日人因此頻頻攏絡漢人通事和太魯閣人,然而,1896年12月駐守新城的分遣隊一名士兵欺辱玻士林社的少女,引起太魯閣社普遍憤慨,在漢人通事李阿隆協助策劃下,由赫赫斯社的頭目哈鹿‧那威和玻士林社頭目率領各社壯丁,將十三名日軍全數殲滅,史稱「新城事件」,也埋下了1914年「太魯閣戰役」的導火線。日人為紀念殉難人員,於營區附建造簡單紀念碑,俟理蕃政策稍穩定,遂於現址建造神社以為紀念。
台灣光復後,神社由國民政府接管,後來新城天主堂買下了神社的土地,興建天主堂宿舍與船型大教堂,當年的祭台則改為聖母亭,亭前有一聖母像,聖母園中尚有九棵老松樹,顯得倉勁碧綠,環境十分清幽。

CIMG0820-tile.jpg

我們在此處休息聊天一下

 

CIMG0817-tile.jpg

隔壁是一橦天主堂
樹藤佈滿牆面
實為特別

CIMG0835-01.jpg

介紹如下

隱身於新城鄉巷弄之間的天主堂,外型類似諾亞方舟,特別的是它的前身為日治時期的新城神社,包含兩種不同信仰的建築,因著歷史的演變與神父的智慧,進而相融相生。

到了新城公園,看到牌樓後(原為神社的第一鳥居),向左轉直走到底,就會看到神社的第二鳥居,上頭寫著「天主教會」,從鳥居望向參拜道,兩旁花木扶疏,清淨幽雅,參道旁佇立紅色石燈籠。

船型教堂的前方,樹藤佈滿牆面,綠意盎然,石燈籠各立於左右兩邊,上方十字架依稀可見。再往前走,來到神社遺址的第三座鳥居,除了石燈籠外,鳥居兩旁還保留著狛犬,儼然是日式風味十足的神社建築。穿過鳥居,走到盡頭,原本的神社本座,已改為聖母亭,亭前供著一尊聖母像,幾棵老松高聳入天,環境十分清幽。

新城天主堂於1956年在神社原址興建,整體建築造型的美感,堪稱東部之最,船型教堂兩側的長窗,鑲以彩繪玻璃,整齊成排,洗石子牆面爬滿藤蔓;教堂內陳設潔淨簡單,卻莊嚴神聖,後方右處有個聖洗池,原為洗淨雙手及身心的手洗石,如今被置放在教堂內,成為教徒眼中的聖水,左方則有小小的告解區。

因為歷史讓兩個不同信仰的建築結合在一起,來到這裡,您可以看到日式神社中的鳥居、石燈籠,與天主堂的十字架、聖母像共存共榮,散發一股安定祥和的靜謐力量。

CIMG0847.JPG

樹藤佈滿的牆面
井然有序被後人修剪保養的很美

CIMG0849.JPG

一排窗戶居然有一個沒有鎖
我們探了頭進去一看
遠遠處居然有佈置一區是立體神像觀景

走訪差不多時間後
我們也敲敲離去......

 

新城神社舊址
地址:花蓮縣新城鄉新城村博愛路64號

 

再到附近離二分鐘車程的地方
找尋盛夏光年宣傳照拍攝場景

CIMG0851.JPG

就是路邊的這個有六十年歷史新城照相館

CIMG0852.JPG

途中路過不多做停留

CIMG0852-02.jpg  

找老公和公公一起 拍了一張大合照之後
也開心大笑的離開~~

 

新城照相館
地址:花蓮縣新城鄉博愛路18號

 

arrow
arrow

    林家花園好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