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自從從書裡認識作家三毛之後
一本本的書一頁頁的翻下去
不知不覺就翻完了她的人生故事
看完之後竟很遺憾的~不能早點認識她
當年她離世我才讀國小
那時候她的書對我來說應該還遙不可及
現在尚有些年紀了翻來看
看著看著竟也觸動了心靈的許多層面
沒想到三毛那個年代沒有網路
而她留下的文字竟到現在還能歷久不衰
她的文字給人許多的力量
也難怪她的二手書到現今還是如此的高價
當我能認真看完她二十本書時
我必然也會想法探訪她書裡走過的景點
其中一本「清泉故事」是丁松青神父所出版的
由三毛翻譯的書
書中的地點也是我思思念念想要來訪的地方
也就是這篇文章要介紹的
---新竹縣五峰鄉桃山村清泉部落
是原住民泰雅族人的部落
三毛與清結緣了三年1983~1985年
在這年三毛來到丁神父落腳的清泉部落
也因此愛上了這個遠離市區的山中小村
無意間閒逛遇見的小紅磚房吸引了她的注意
她大喊「我要住在這裡,這裡是我夢裡的家」
三毛說這是「一生拾荒生涯中的又一個高潮」
因此當年承租了三年
也就是現在的「三毛夢屋」
三毛曾說清泉山中的生活
使得她對此陷入了一場與清泉的戀愛
她為了這小紅磚屋費了許多心力
三毛曾說她是一個怕痛的人
不想再面對分離的苦
也因此後來沒有再來過清泉
三毛說清泉的記憶
是一場「真實」的夢
現在丁松青「小丁神父」也78歲了
仍然住在清泉的天主教堂裡
今年過年我們終於撥出了時間
千山萬水終於來到了清泉部落
就如同走進書裡的故事彷彿是場夢
▲往清泉山上的路很蜿蜒
雖然路是單線道的大小
但卻有右左交會來車
延路得多花點精神開此山路
▲延路開了一小時的上山行程
延路總有些原住民特有的部落景色
一步步前進三毛書裡愛的清泉
心裡難免有些雀躍
後來在一個大彎的路旁
看到了長滿青苔的超大石頭上
用赤紅色寫下的字「清泉」
我知道我們終於~到了
▲其實若非三毛的讀者來到清泉
大該最知道的就是此部落景點
有著名的張學良故居
▲我們山上的這天是冬天
是帶著水氣較多的一個假期
溼冷的天氣
令我擔心難得跋山涉水來一趟
因雨卻不能好好的逛和拍照
到後來才知道原來三毛當年上山
也是一個陰雨天
陰雨的山上霧氣較多
看過去的山嵐才能更顯矇矓美
▲車子開到清泉已經接近中午時間了
一停好車
我就急著想知道三毛書中的吊橋是那一座
抬頭一望一共有三座吊橋
下了車聞到飯菜香
算了不管了~先來填飽肚子
▲假日安排來清泉部落可以一整天的時間
因為這裡的景點依腳程來說是走的完的
(行程規劃清泉部落→原住民部落峰市集→清泉天主教堂→清泉吊橋→三毛夢屋→張學良文化園區→將軍泡腳池)
在山裡漫步走完這一個部落的所有景點
也不用擔心肚子餓
因為假日人潮多的話
這個原住民部落小吃的峰市集
營業的時間會比較久
峰市集就位於第一停車場旁邊
一共有三個停車場
步行都會到~
圍繞著這個峰市集的四周
有著今日要去的各個景點
▲這個峰市集裡面
有許多的原住民攤販
賣的東西都大同小異
店家會在攤販前拉客
有點像港口旁的快炒海產店一樣
所以只要找一間順眼的來點餐就好
▲我們選定好座位
都還沒選好要吃那一間店家
各家店都送上來的菜單
讓我們可以選擇來點
店家說他們這幾間都是親戚
跟同一人點就可以
▲午餐時間我們點了炒麵、山豬肉、再一個湯
以及這家芭萊郎的海陸雙拼
用竹筒裝的海陸雙拼裡有香腸和魷魚和雞肉捲
配上了五種調味粉
每一種我們都很願意嚐試看看
我們最喜歡的竟然是在地“馬告粉”搭配的味道
▲在這峰市集還能體驗馬告香腸
味道真的和外面香腸不一樣
多了一份濃厚的馬告味很香很好吃
▲餐後一定要來吃的
就是這家小米甜甜圈了
這裡有著原住民的特有風味
▲巧拿棒範本看起來就很好吃
假日來購買的人好多
每回店家炸好才起鍋
一下子就被搶購完畢
▲可以沾不同口味的甜醬
甜圈也有更多種口味
▲小米做成的炸過後又Q又酥
▲吃得飽飽的後
就可以到旁邊的原住民族館逛一逛
這裡也曾經是張學良被囚禁的地方
保留下來改成了館廳
擺設了許多關於五峰鄉清泉的介紹
▲關於五峰鄉裡的各處景點
怎麼逛怎麼漫走
一張圖可以了解各處景點
▲關於五峰鄉裡每年的年度活動
每個季節和月份都有不同的排程
▲原住民族館裡的陳設
▲走出原住民族館
準備前往下一個景點
看到了一張可愛版的清泉導覽地圖
▲下一個景點決定先去清泉天主教堂
所以延著溪河旁走過山坡道路
▲走到了清泉天主教堂
才知道原來是在這座樓梯山上
而不是開車會到的斜坡耶.........
▲到此後雨便開始大了
我們在一旁的清泉商店買了雨傘
順便問了老闆
小丁神父還住這裡嗎
他們說是啊
我說那不也七十好幾了
這樓梯他還爬的了嗎
老闆說可以啊~
▲準備爬這座很高的樓梯了
▲長滿青苔的樓梯
還有些抖斜呢
▲走到一半回頭一看
竟看到清泉瀑布
正巧就在清泉天主教堂的對面
▲樓梯走到一半是天主教堂的藍球場
▲牆上的馬賽克石頭畫
劇說是丁神父當年畫的~
每一幅畫都有它的含意在
▲藍球場再上去一迷迷
就是天主教堂了
這路程有些崎曲
但好值得
因為這裡和三毛四十幾年前
來到此地的照片一樣不變
▲一旁的純淨之水
▲教堂前的露台
看過去的三毛夢屋
被一片霧氣氤氳擋住了
▲第一年來這裡大門是關的
隔年又來這裡的大門沒關
遇到了在裡面借場地拍攝的照片
我們停留了好一會兒後
裡面的工作人員說可以進去參觀
▲我們便進去走走拍拍
來這裡也想巧遇丁師父
問起現場工作人員丁神父
剛好一個丁神父的朋友
就帶我們到他的宿舍找他
▲很開心的邀請丁神父在書上簽名
▲也留下美好的合照
▲下山後
我們延著馬路對岸路邊的路走
是一條往下的階梯坡道
原來是接續另一個吊橋的路
▲走這吊橋孩子們很歡喜
而我依然想著
三毛「吃飯地圖」畫的是這座吊橋嗎
▲沒想到這麼快速的就走完了
抬頭一看這是「清泉二號吊橋」
▲走出吊橋後前方剛好一塊木頭碑
上面刻了一些文字
仔細閱讀了一遍
它寫著民國幾年是作家(陳平)三毛......
曾於此居住過~
我想三毛圖中的就是這座橋了
▲幸好遊客並不多
我們可以盡情的拍照
▲從天主教堂順順的往下走
走過吊橋繞過溪河就可以到對岸
然後再繼續延著桃山國小路往山上走
就可以到達三毛夢屋
▲繞過桃山國小
山上的國小幾乎沒有圍牆呢
▲第一次來的我們不清楚路
沿路看著指標跟著邊走邊找
▲另一座吊橋
但沒時間走過
期待下回來時還能走走看看
▲這裡原本有家清泉溫泉
但我們來的時候關閉不營業了
▲跟著指標向下走
▲延路也經過許多家餐廳、飲料店
可惜沒有多餘的時間停留
▲山上的櫻花被雨打落在地
形成一種落櫻繽紛的浪漫情懷
▲繼續走沿著路走就快到將軍湯前
在交叉路口看見了路牌介紹
就是三毛夢屋了
此行就是為了這裡而來
於是我們立馬看著指標往山上走去
先去三毛夢屋喝杯咖啡吧
▲沿著地圖走漫步在清泉
溼漉漉的陰天別有一番思念情懷
▲往山上去找三毛夢屋吧
▲才剛爬上來就又到了分叉路
▲沿著指標走繼續往上
走到底左轉後又是一個小上坡
沿著上坡走就看到了寬型階梯
一樣有指標~三毛夢屋往上走
▲走完了階段又來到了另一個階段分叉口
也貼心提醒我們來到三毛夢屋需捐20元清潔費
▲石階越往上走
似乎舖得越來越整齊
一步步前進
接近我一直想來的地方
▲終於看到小紅磚屋了
這裡就是三毛當年看到的夢想的家
▲走進來前每人需捐20元
先生因看我很喜歡三毛
於是就百元鈔在捐~哈
▲捐完拿到每人一張的明信片
可以拿旁邊的三毛印章蓋一下
▲這張就是當年三毛看到小紅磚屋時的場景
在我看來簡簡單單的小紅磚屋
卻讓三毛愛到承租它、修復它
為它在73年寫了文章發在聯合報請大家來住
但終其一生夢中的家
仍然是個三毛的夢
卻成了後世的讀者在台灣有個能勉懷三毛的地方
▲現在屋前已再搭上木造的擋雨板
做成咖啡廳的樣子
屋內則是展示關於三毛的一些東西
▲三毛夢屋一隅
▲三毛夢屋一隅
▲三毛夢屋一隅
▲三毛夢屋一隅
▲三毛當年畫的清泉「來吃飯」地圖
▲書櫃上擺了許多三毛的書
多數皆有在公益販賣
價格會比一般出版時再高一些
來到此支持這裡經營的點滴
就買一本做公益囉~
▲還有許多有歷史的舊書了
每一本都好珍貴
▲走進屋內觀賞
裡面有三毛許多與清泉珍貴的照片
▲還有當年離世的聞報紙
▲三毛與丁神父在清泉天主教堂前的合照
▲還有在清泉吊橋的合照
就如剛才我們一步步走過的路
▲三毛在清泉溪邊
▲另外一間房間
也有著三毛的自畫像、放大像
▲在台灣喜歡三毛的朋友們
可以來到清泉部落三毛夢屋
懷念她~
▲現在三毛夢屋的經營者徐小姐
自2011年來到此地經營
她雖然沒見過三毛本人
但也在夢裡感受過三毛來找她
她可以和每位來這裡想聊三毛的人
聊著三毛的一切~
▲來到三毛夢屋參觀的人
徐小姐也可以現場來一段三毛夢屋的導覽解說
▲我們待在這裡品嚐山間的咖啡、花茶
▲放慢腳步好好享受山間的空氣
▲人群來了又走
周圍又安靜了下來
▲一直在想書中的說的
三毛夢屋隔著河正對清泉天主教堂的地方
原先我站在露台一直望向遠方找尋
▲卻一直看不到天主教堂
等雲散開了
再更仔細找了方
▲才仔仔細細的看到對岸的教堂十字架
徐小姐說從這裡叫丁神父
他是真的聽的到的~
他們也試過幾回
好特別的書中場景
一次一次揪著我的心
▲小紅磚屋的另一邊有樹蔭
聽說以前三毛很喜歡坐在樹下看書
▲後來我們買了書
也買了紀念版的禮盒
真是痴心一片~
依依不捨的道別了此處
心裡卻已經掛記著
希望下回還有機會再來
▲後來我們下了山
天候也不早了
直奔「張學良文化園區」
▲張學良國學功底深厚
精於詩詞
寫得一手好字
幽禁歲月寫下了這樣的篇章
▲這是張學良的故居門口
日式建築的設計
▲但周圍寬闊
算是很不錯的住所
▲相較三毛夢屋來說
張學良的故居遊客明顯較多
裡面很多張學良生前的事跡
▲不外乎還有張學良的情史集
以前生前和夫人用餐的位置擺設
▲張學良與夫人的雕刻像
▲從一旁的步道往將軍池走去
▲將軍池是天然的溫泉池
聽說以前張學良都在此梳洗
因此稱做將軍池
▲不過現今假日、白天有遊客時間
幾乎成了泡腳池~
大家來到這裡都是泡泡腳
舒服一下~
▲我們也是有備而來
準備好拖鞋、短褲、毛巾
▲冷冷的冬天
泡完後才暖暖上車回程
▲離開前才想到
還有個「森之蛹」景點還沒繞去
車子開了過來
雖然天色已暗
打了光還拍的到一些景
這裡是2017年新竹縣長
特邀國際知名地景藝術家林舜
利用漂流木、回收玻璃等等材料
創作出一個名為「森之蛹」作品
形如蟲蛹的地景藝術
象徵一股新生力量的注入
恰巧就跟「張學良故居」僅隔一條霞喀羅溪遙遙相望
▲「森之蛹」搭配知名作家三毛故居、將軍湯泡腳池等景點
讓喜歡追尋歷史遺跡的遊客
來清泉用腳力慢慢感受這裡
新舊交織的人文魅力
▲一旁的吊橋
夜裡還會變換不同的顏色
我們在此待了五分鐘
看完彩虹般的色彩輪替後才心喜離開
清泉的優靜
清泉的三毛
我想我會再回來的~
而且下次回來一定要住上一晚!
三毛夢屋
電話:0978-789-293
地址:311新竹縣五峰鄉清泉262號
營業時間:早上09:00~17:00
FB粉絲團:https://reurl.cc/Rr6N4g
張學良故居
電話:03-585-6613
地址:311新竹縣五峰鄉桃山村清泉256-6號
營業時間:早上09:00~17:00
FB粉絲團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zxlcp/
清泉天主教堂
訂房電話:03-585-6026
地址:311新竹縣五峰鄉桃山村10鄰184號
住宿網址:http://chingchuanhostel.catholic.org.tw/rates.html
清泉溫泉 將軍池
電話:03-585-6089
地址:311新竹縣五峰鄉
將軍溫泉泡腳池每周一、四為清潔消毒日不開放使用
每周二、三、五、六、日為開放使用
森之蛹 清泉藝術之森
地址:311新竹縣五峰鄉
如果喜歡我的文章,對你有幫助,再幫我粉絲團按個讚喔!